小编:
从年初到年中,我们舞动读书会已经到第十章了,这期是由徐志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第十章《针对少年的舞动治疗临床实践》,进入舞动治疗临床阶段。
本章主要介绍了青春期少年的三种心理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破坏性情绪失调症、饮食障碍症(包括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以及心理转换肢体障碍症,首先要接触到的是患者的年龄段分类,大多心理行为病症的诊断是从学龄儿童开始的。这次我们就从三种常见常见的学龄儿童精神心理行为病症,通过实际临床案例,就其基本临床症状、肢体动作诊断性轮廓、心理环境因素解析和治疗目标、治疗手段以及治疗反应进行全面、深度的研讨。
志敏老师总结性很强,前几次带的读书会,都会给大家总结出本章的重点,这次也是充满了期待,果然,每次的期待都不会落空。那就跟随志敏老师的文字,进入这章的舞动世界。
带领老师:徐志敏
硕士,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和管理工作
。
曾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市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
老师带领大家进入读书环节
青春期是一个痛苦的、身心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这个阶段是心理行为障碍出现最多的阶段。据统计,行为健康医院50%以上的病患者都是13岁至18岁的少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少年患者是难度最大的治疗对象。他们对自己躯体的变化和不适极为敏感,尤其是行为障碍症的患者,往往会对舞动治疗进行消极的或挑战性对抗。
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先预热一下自己的身体
体操垫围圈、自我介绍 (着重描述愤怒、焦虑或烦躁的情节状态)
用象征性形象画出愤怒或压力(火球、马桶与彩虹、雪崩的冰山)
留心放松练习(Mindfulness):贴地仰卧、躯体扫描、找到紧张点、带入呼吸
然后带领大家大家动作激发
紧缩伸展核心运动:空中蹬腿,躯体旋转,拉伸胸部,肩部,前后摇摆,松弛脊背等
根据个人的紧张点做躯体放松运动
大家热身后老师让大家以愤怒与压力管理主题进行舞动
镜像动作
让每人创造全身性压力释放动作
发声舞动,最好腹部发声
舞动结束后老师让大家放平心态一起来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深呼吸(让身体消化舞动的感觉和情绪);
借助传导体舞动(拍击篮球并阐释愤怒和压力的原因,释放压力)
舞动结束后老师让大家相互交流中。。。。。。
表达肯定、理解同情
积极动作舞动(向上伸臂、甩动臂膀、向上弹跳)
静坐深呼吸
通过肢体动作的激发,让患者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通过肢体动作模式的改进,使患者建立身心的自尊、自信;通过躯体动作的平衡性调整训练,培养患者合理管理暴躁情绪的能力(包括忍耐力和表达交流技能),这就是舞动治疗该症的主要目标。家庭治疗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传导体的运用和艺术治疗手段的配合,亦是对这类少年患者颇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二、饮食障碍症(厌食症、贪食症、暴食症)的诊断与治疗
饮食障碍是目前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的行为病症,这类病症的特点是扭曲的躯体自我意识,这对舞动治疗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而又可大显身手的领域。
1. 三类饮食障碍疾病的主要症状
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其症状表现为极度节食、扭曲的自我形象(对肥胖的恐惧)、体重下降以至病态、过激锻炼。
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其症状表现为暴食后自行引吐或使用泻药以消除发胖的担心。禁食和暴食后引吐两种病症轮流交替表现。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其症状表现为无休止强迫性的暴饮暴食,有时可以长达两小时,自己单独狼吞虎咽,饱食后仍然狂饮暴食,常不注意自己吃的是什么。饮食病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患自我伤害症。
2. 概括解析三类病症的肢体动作轮廓
(1)厌食症
· 平板的面部表情,站立般的躯体站立姿势;
· 呼吸封闭或从肩部呼吸;
· 四肢启动,与躯体核心隔离;
· 躯干和四肢分裂;
· 肛门阶段的拧扭节奏,多处紧张战斗防御状态;
· 目标性竖直向或纵向动作为主导,缺乏横向水平面动作;
· 狭小密闭的空间使用,少与外界联系;
· 动作多轻度,缺乏重量使用;
· 紧张约束,缺乏自由流动;
· 许多厌食症患者是田径长跑爱好者、芭蕾舞爱好者或者学校的全优生,他们苛求完美。
(2)贪食症
· 不稳定、多变的面部表情;
· 呼吸急促,多从胃部发起;
· 多种肢体分裂,缺乏动作的组织性;
· 胃部启动、上身部位多动;
· 口腔吮吸节奏及尿道运行和流动蔓延旋律;
· 多冲动,缺乏持续力;
· 扩展性使用空间,无定向或不停地转向;
· 过于自由流动,缺乏核心支持力;
· 常常躁动不安,缺乏自我宁静,常外侵,制造声响,以获得他人关注。
(3)暴食症
· 麻木或恍惚的面部表情,游离或躲避的眼光;
· 球状型躯体站立姿势;
· 咽喉或胃部连接的呼吸;
· 常使用手、前臂、头部等身体部位;
· 咽喉及髋部主导启动;
· 正面和背面的分割,全身上下的分割;
· 吮吸节奏,沉迷旋律;
· 重复,强迫,持续性动作,缺乏突发性和爆发力;
· 主导向下和向后运动,缺少了垂直向上和向前的驱动力;
· 自我形象的拒绝和否定。
3. 三种饮食症共同病理
扭曲的肢体形象认知--拒绝或否认自我
躯体化的情感封闭墙壁--断开连接到内心的恐怖
用饮食控制情绪波动--缺乏自我调节心情的能力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病理性脑电路设置
4. 治疗目标
自我接纳的肢体化(自我肌肤舒适感)
实现肢体与情感的内部融合整体化
增强情感调节的肢体能力
通过肢体舞动促进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
加强自我赋权的正能量
5. 常用治疗手段
※ 肢体部位欣赏动作
※ 签名舞蹈
※ 核心启动的肢体动作(芭田妮芙基本实践工作)
※ 腹部发声动作
※ 两极动作和平衡锻炼
※ 躯体再雕塑(脊椎中枢神经工作)
※ 空间、重量、张力流动锻炼
※ 伙伴及群体交流舞动
三、心理转换肢体障碍症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转换肢体障碍症(Conversion Disorder)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行为病症,患者会出现一种或多种在变换的自觉运动或感官功能方面的病态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肢体某部分的无力或瘫痪,出现如颤抖、肌张力障碍运动、肌阵挛等非正常性运动;肿胀症状、吞咽症状、癫痫发作、麻痹失去知觉;特别感官症状,如视觉、嗅觉或听觉出现障碍。这些症状经检查证明,都不是因为神经物理系统的病理所造成的。心理转换肢体障碍症是肢体障碍症的一种,这些肢体病状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即患者把心理创伤转换于躯体。
1. 评估患者的动作特征
面部:呼吸——急促;目光——对视,正常交流奇力片会引起头痛;表情——痛苦、焦虑,眉头总是紧皱;
肢体:明显上下部分分裂,下部极弱,弱到几乎失去行走和站立的力量;大脑很发达,思考很多,五官生动,两臂有力,很活跃,富于表现;肩部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躯干的前胸紧张,胸部松软,没有核心力;脊背僵硬紧张。
动作:空间使用——方向明确,有目标,纵向前驱为主导。力度使用——严重缺乏腿部力度,没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勇气,但肢体上部的动作以强度力度为主导,总在用力地摇动他的轮椅;动作节奏——慢,持续,肛门拧挤节奏,似乎总在挣扎中,缺乏轻松和自由流动。
2. 建立治疗目标(目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新的发现而改变)
分析症状和病因:(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家族抑郁症;镜像母亲的疼痛;把感情控制在身体里;抑郁遗传,躯体负重;疼痛为肢体的哭喊、情感的发泄;身体潜意识找回失去的童年)
明确治疗方法和目标:从身体发展过程的表达运动着手,用肢体语言让情感正常地宣泄出来。
3. 治疗过程
第一次治疗
芭田妮芙动作(场地限制未做)
太极(无法站立、疼痛难忍,未做)
坐下,深呼吸
放松肢体各个部位
冲刷疼痛泥团
简单关节活动,肢体伸展
效果:步子迈大了,显得轻松些
第二次治疗
准备健身房体操垫子
让患者描绘疼痛(全脊背、大腿和膝盖都痛)
仰面躺下,示范动作
婴儿天然动作(臀部启动的前后摇晃,膝盖启动的左右摇晃,腿部伸展、青蛙蹬腿、臀部上挺、腹部贴地、双手撑地、向上蹬腿)
效果:毫无障碍和困难地坐起,躯体完全没有疼痛迹象;快速恢复习惯性挣扎表情
国哥1573和奇力片哪个效果好 第三次治疗
脚部放松动作
展开双臂带动全身,像伸懒腰一样,把双肩和脊背的压力放松
双腿前伸,上下沟通。
效果:起立快了许多,皱眉加笑容,有趣的表情。
第四次治疗
蹬落地自行车
伸展与力度的舞动
出院前总结交谈
出院后任务:
1、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
2、安排继续自愈的计划
案例中的患者克雷格需要长期的个体舞动治疗心理咨询,可能会是一辈子。其主要治疗目标为:
1. 通过芭田妮芙基本动作训练恢复肢体运动的自然本能;
2. 全面的具体放松,解除不必要的责任和负担;
3. 进行情感表达动作练习,从思念到悲哀、从委屈到愤怒等;
4. 增强核心力与脊椎躯干的躯体意识;
5. 通过腿部与肢体其他部位的运动交流获得全身心的整合;
6. 学会身心自爱和治愈技能;
7. 跳跃家庭的栏杆,与同龄人一起增强青春体格的自我确认。
书友们针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大家积极发言,踊跃提问,探讨的问题涉及舞动治疗师的职业自信和专业成长,家庭背景对病人健康状况的影响,舞动治疗频率时长的设定,治疗师与病人之间关系的建立等很多重要问题。领读老师和书友们都一致表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小编:
本章的分享结束了,祝愿伙伴们通过阅读《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这本书,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舞动疗愈的伟大神奇之处~!!
END
书友分享:
9月1日 晚9点 由静如老师带领大家开始 第十一章 黄金玛卡和奇力片 针对早期成年人的舞动治疗临床实践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上一篇: 奇力片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金牛座vs魔羯座配对评分:100
下一篇: 成都周边8个摘桃子的好去处